人物
时段
朝代
诗文库 正文
论军士纪律劄子1175年12月23日 南宋 · 周必大
 出处:全宋文卷五○六○、《周文忠公奏议》卷五、《历代名臣奏议》卷二二三 创作地点:浙江省杭州市
臣仰惟陛下选将练兵十四年于兹,军政日修,固非愚臣所当妄议,然千虑所及,则不敢默。
臣旧闻鄂州一军最号精锐有纪律者,今夏统制解彦详、统领梁嘉谋、张兴嗣将三千人收捕茶寇,其间一胜一负所不能免。
但闻师行无法,甚至有十百为群逃窜而归者。
臣尝博询其故,皆谓近岁多拣汰旧人,招收新军。
旧人曾历行阵,备谙理法。
新军往往是游手及有过犯之人,尺籍伍符,彼岂能知?
前此新旧相参尚犹可用,今旧人日少,遂致如此。
李川不欲明言其事,只劾彦详等调发乖谬,致军兵亡殁者一百四十四人。
陛下特降睿旨,将彦详等递追官资,勒停自效,而又嘉川能举其职,特与迁转。
信赏必罚,孰不劝惩?
然而弊源未革,安得不为之所?
臣愚欲望圣慈遍下诸军,除大段癃老疾病之人,毋得辄行拣汰,其新军不特教之事艺,须令朝夕示以纪律,庶几缓急之际不致误事。
若乃久任将帅,使之拣择偏裨,整齐部曲,此在今日尤为先务,惟圣明留神裁幸。
取进止。
治苞苴受赂罪诏淳熙元年九月丁未 南宋 · 宋孝宗
 出处:全宋文卷五二五○、《皇宋中兴两朝圣政》卷五三、《宋史全文续资治通鉴》卷二六
张荐不合辄受贿赂,追三官勒停,彬州居住;
右武大夫果州团练使李川不合私通馈遗,降授武功大夫吉州刺史
右武大夫楚州团练使王公述辄以财请求军职,降授武功大夫贵州刺史,放罢;
左武大夫贵州刺史受降右武大夫修武郎閤门祗候士良降授保义郎,放罢。
张荐武经大夫文州刺史,特于遥郡阶官上追三官。
讲求军制奏 南宋 · 李椿
 出处:全宋文卷四五九七、《历代名臣奏议》卷九六
臣窃谓国家创业,以兵为重。
承平百年之后,军兵习惰。
一自南渡,中原流离之民,始为群盗,终得其用,盖有刘、张、韩、岳于江淮之上,二吴于西蜀之险,统驭有方,故能立军制,拒彊敌。
国家之势复振者,委任得人故也。
自权臣当路,挟敌谋和,诛有功,沮大将,逐端人,用佞士,崇聚敛,奖进献,汰战士,困州县,为固位之术。
二十年间,军势销铄,士风委靡,不复有忘身徇国之士为长久之计,惟知逢迎以图富贵者,比比皆是。
天祐宗社,权臣殒命。
赖太上皇帝圣明,洞察奸计,雪冤抑,逐邪佞,奖战士,优农民,四方万里,欢欣相贺,诸军将士,其气复振。
未几敌人叛盟,百万之寇竟无所施者,人心不离故也。
孟子以为「得民心斯得天下」者,于此可见人心之不可失也。
仰惟陛下自临御以来,凡下诏令,未尝不以爱民恤军士为急,故军民感戴圣恩,铭肌刻骨,莫或忘也。
凡百政事,陛下未尝不经圣虑,一归于公当,尽善而后已,天下固已幸矣。
臣自远方来,目击之事有可疑且忧者,不敢隐默,臣请言之,军心未和是也。
国家所以保疆宇,固宗社,惟诸大军是仰。
今将难其材,故驭众无术;
士不温饱,故其气甚衰。
加以拣汰去其百战之士,离军失其父子之彊。
寄招非愿,故不入纪律;
待之不均,故旧人失望。
近者鄂州大军三千人捕数百之寇,半年之间,亡失过半。
内有病患寄留者无可柰何,临阵战殁者犹为尽力,惟是避征逃窜,对敌退怯。
小寇尚尔,遇大敌将如何?
臣尝诘问差来兵将官,但云绝无旧人,新人不经战阵。
其驭众无术,不能自知也。
新招之人,所请日不过百金,鄂州食用皆贵,如遇泥雨,日费草履已用其半。
又况有随身器甲,时须修整,伏腊之费,一身尚不能给,有妻孥者不得温饱,无可疑也。
臣尝与老将郭振议论,以谓使旧人但执梃随军,亦胜新人坚甲利刃,以其谙练与否耳。
况离军之人,又带去子弟甥侄之属,军中无相保之情。
新招游手,但可充数,在教场阅习固与人等,一旦遇敌,方知其不堪用,盖徒得其表而不得其心故也。
今诸处寄招人额既是束以罪赏,州郡所费不赀,不敢稍辞。
或勒军营招收,则军营陪费;
或勒保伍招收,则保伍陪费。
就招之人,多非情愿,发遣之际,必须关防,起发三五十人即别差管押三五十人。
借请券食之外,又多雇舟装载,以虞途中逃逸,如防罪隶。
军中得之,又亦关防,目为殃害。
昔年岳飞一军纪律最严,隐然如长城,今乃无异诸路厢禁军矣。
解彦详等所将之兵战殁者不过百十人,而窜逸者不下数百。
臣得江西提刑辛弃疾书,云彦详所带二千人,今但有九百馀人。
臣计其阵殁及疾病寄留之外,馀皆窜逸,不啻数百,此李川所以不得不按其罪也。
此兵乃王琪选差之人,则其它军兵皆可知矣。
臣密访诸军,亦多类此,岂不误国家缓急之用?
至如待之不均者,臣窃闻军中旧人有嗟叹之言,曰:我自靖康建炎间从军,身经百战,岂意至今反不如后来归正之人!
我辈拣汰离军之后,一任添差,又或不得请给;
任满之后,便有饥寒之忧。
在军之人,将来离军不过如此,归正人则任任添差,三年为任,每蒙优恤。
归正从军之人亦嗟叹曰:我辈本是国家赤子,偶缘阻隔多年,后乃仗义来归,反不如俘囚血雠,离任转官,特支路费,又给居屋,优恤甚厚。
事属倒置,此旧人失望之因也。
以是数者观之,军士之心,略可料矣。
臣虑内外之臣不以实告陛下,政府大臣或未之知。
使大臣知之,陛下闻之,决不忍坐视,必有以收其心矣。
此臣所以忧也。
臣愚庸衰老,初无可取,误蒙陛下知遇,有所忧不入以告陛下,则臣之罪负大矣。
所以不避溷渎圣听,冒昧奏闻。
伏望睿慈毋忽臣戆直之言,遴选大将久任之,以驭其众;
讲究屯田,以富军士;
拣汰不离军,以全父子之情,多收军中子弟;
寄招军免立额,以收情愿之人;
待军士以一体,以收其心。
庶几军声,国势张,不误陛下倚仗,臣民无复忧疑矣。
天下幸甚。